長春長生疫苗事件“問責風暴”席卷全國,從上到下對相關責任人的層層處理,牽涉之廣、力度之大,前所未有,在制藥行業無疑是一場“超強臺風”,也彰顯了中央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“四個最嚴”“四有兩責”的態度與決心,我們有理由相信,這場風暴對未來的食藥監管也將具有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意義!
網上鋪天蓋地的評論,對監管人員去留的惋惜,對三年醫藥改革成果的回顧,對未來監管方向的猜想,對政策延續性的擔憂……不同的聲音,也折射出整個制藥行業對未來的困惑與迷惘……也未免產生一些擔憂:
擔憂一:
醫藥行業三年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有目共睹,是非功過歷史自會評判。當然,行業中的所有問題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要完全徹底解決也決非“一日之功”。改革三年的關鍵時刻,監管理念和政策法規需要更多的落地實施,更需要繼續強化執行,醫藥改革之路充滿艱難險阻,而且時間緊迫,所有人都希望接下來的監管團隊能夠繼續穩步推進改革步伐,以保證政策的延續性、監管的嚴肅性……
擔憂二:
對于未來的監管力度,有兩種聲音,一是擔心如此之嚴之廣的問責,將來會不會出現監管方從上到下的消極怠惰、不作為……只關注表面現象、不去主動發現和解決深層次的問題……刻意隱瞞問題……報喜不報憂…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……甚至知難而退……二是可能會出現監管方嚴格遵守GMP的“教條主義”“一刀切、無區別”對待,不允許藥企僭越雷池半步,企業單純地被法規“綁架”,缺少工藝改進和技術創新的動力……
擔憂三:
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、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、省市地縣……藥品監管的權利、責任劃分與工作協調問題,食藥監管,從來都是出力不討好的差事,責任大、權利小,很難平衡“醫”“藥”全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的利益關系……說白了,“食藥監管”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,從藥監20年“五輪”體制改革的分分合合,就可以看出端倪,而對未來的監管方向,是“強化”還是“弱化”,不僅僅是看“監管”的力度和“問責”的力度,更要看“機構”與“政策”上“權力”與“責任”的落實……
擔憂四:
藥監隊伍的專業性和藥品監管的技術性,從來都是遭人“病垢”的話題,而此次“重壓”之下,近三年來大家天天加班加點出臺法規、文件,甚至24小時待命……工作壓力之大可想而知,未來一段時間是不是會出現大量藥監人員“萌生退意”,藥監隊伍的專業性需要提高,穩定性也需要加強,行業需要“更強監管”,也需要給監管人員更好的機遇和空間……
擔憂五:
強化監管的同時,藥企才是責任主體,藥企需要更嚴格的被監管,也需要更優質的“政府”服務與“政策”扶持,更需要誠信的社會環境、合理的上下游利益關系……需要藥品生產、藥品流通、醫療醫?!轿坏母母?、改善……如果板子只打在制藥人身上、壓力只加在制藥行業……而其它領域繼續我行我素,制藥行業注定仍然將會是一個“高?!毙袠I……
本文寥寥數語,僅代表個人觀點,當然,我們對制藥行業也不必過分悲觀,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,歷史,總是要翻開嶄新的一頁,我們相信,新的藥監團隊會更加努力前行,風雨過后,一定會見彩虹!